中文学习重要渠道 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发布时间:2024-06-04 16:13:40 来源: sp20240604

2022年3月,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中文﹢技术”课程开班仪式。

“中文﹢机器人”课上,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江绛在讲解机器人技术。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参加“汉语桥”相关交流活动。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对象提供

“学习中文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是我做过的最好选择。”毕业数年、在不同中资机构工作过的世杰回看自己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学习的经历时如是说。

世杰说出了埃塞俄比亚不少中文学习者的心声。

“是中文让我走出大山”

在埃塞俄比亚,目前有两家孔子学院——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前者于2009年成立,后者于2013年成立。自成立以来,两所孔院已成为推动埃塞俄比亚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构,也是埃塞俄比亚民众学习中文的重要渠道。

如今正在中国攻读博士学位的阿木曾是职业教育孔子学院的学生,起初对中文了解不深,学习热情不高。改变来自一次中国之行——到中国参加夏令营。当时,第一次到中国的阿木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感触颇深,对中国师生的友好善良印象深刻,便暗暗下决心要学好中文。回到埃塞俄比亚后,一有机会,他就和中国老师练习中文口语,也抽出时间读孔院图书馆的中文书。经过努力,阿木用一年半的时间将自己的专业课成绩从最后一名提升到第一名。从此,他拿到了打开中文之门的钥匙,最终申请到奖学金到中国留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回到埃塞俄比亚教中文。

阿木常给学生讲述自己通过学习中文实现人生逆袭的经历,不仅成了学生们的偶像,也鼓励了不少在中文学习路上遇到困难的学生。

王晟也曾是职业教育孔子学院的一名学生,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小山村。在他儿时的记忆中,中国建筑工程队在家乡开山筑路,让家乡的咖啡在城里卖出了好价钱,中国工人说的中文既熟悉又陌生。这让王晟从小就决定要学习中文,帮助家乡发展。

目标明确的王晟在报考大学时,中文还没有如今的热度,但他的第一志愿仍然选择了中文专业。他有一套特别的中文学习方法——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听到中国老师或当地的中国人说到他没听过的中文词汇和句式,便记在上面。老师们常看到他在食堂打饭时或在课间休息时,都在捧着笔记本看。除此之外,他还主动承担中文老师教学助手的工作,将其视为难得的中文练习机会。努力一段时间后,王晟的中文水平提升很快,在读大一时便通过汉语水平考试三级。毕业后,凭着对中文的熟练掌握,他获得了多家中资企业的入职邀约。

“是中文让我走出大山,也对‘学会中国话,朋友遍天下’有了具体的感受。”王晟说。

如今,王晟迈出了更远的一步,正在首都师范大学进行“中文+”方向的学术研究。

中文教育向专精发展

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埃塞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已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中文教育10余年,是当地中文教育发展的见证者。他表示,一大批埃塞俄比亚青年通过中文教育改善了生活甚至改变了命运。

以职业教育孔子学院阿瓦萨教学点为例,2023学年阿瓦萨大学语言学院发布的毕业生就业率显示,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学习中文,增加了就业机会。”江绛说。

江绛告诉记者,每年都有中文专业学生获得赴中国深造学习的机会,他们学成后回到埃塞俄比亚,将在中国学到的知识以及发展理念带了回来。有的加入了中资企业,几年时间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有的自己创业开设中文教育学校,或者创立旅游公司为中国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还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为推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高莉莉对此也深有感受。“我们孔院成立10年来,不仅成为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文化交流的平台,而且培养的中文本科毕业生大多活跃在两国文化交流的第一线,从事翻译等工作。此外,有的学生在毕业后开办中文培训学校,加入推动当地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队伍中。”

在江绛看来,当地中文专业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中文人才的需求旺盛密切相关。他认为,随着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进埃塞俄比亚,这为当地年轻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我们也从最初的单纯课堂教学起步,持续寻找中文教育的内驱力和需求点,尤其重视与当地人才市场的对接。比如,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中文短期培训课程,以搭建企业与中文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之桥。”

据高莉莉介绍,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也开设了“中文+”课程,主要由孔院和埃塞俄比亚相关部门合作,培养参训学员在工作情景下使用中文的能力。“去年,我们面向埃塞俄比亚移民局官员开设中文培训,今年面向埃塞俄比亚联邦警署开设了执法情景下的中文课程等。”高莉莉说。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孔子学院,在埃塞俄比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文培训机构,它们大多由有在中国学习经历的本土人士开设,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中文、商务中文、旅游中文等。“这跟涉及留学、经贸等领域的当地民众的中文学习需求有关,也进一步促进了中文教育往专精、务实的方向发展。”江绛说。

(责编:李依环、李昉)